白酒的前世与今生
茶与酒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两大主流。古人称颂的饮、食、起、居、行五大生活要素,就将饮(茶与酒)列为首位。酒在人类的饮食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,甚而在食之上,纵观中华历史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黎民百姓,逢喜庆节日,家宴祭祀,亲朋聚会,都离不开酒。所谓‘‘无酒不成席,无酒不成礼’’。饮酒不仅是一种饮食活动,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;
在华夏历史的长河里,酒整整流淌了五千年,酿造了多少醉透古今的‘‘文化遗产’’。在悠悠的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,酒的酿造可谓源远流长,但酒的起源究竟于何时何地却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问题,但有一点不争的事实是可以肯定的,酒先于人类就客观存在。
中国关于酒的起源的故事,大致是四个:猿猴造酒说,仪狄作酒说,杜康造酒说、不由奇方说,都是带点奇幻色彩的故事。根据一万零三百多年前磁山文化的考古发现,推断最初的发酵酒是人类的发现,最大自然的发明。
中国白酒起源于唐代,有超过一千年历史,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蒸馏酒鼻祖。中国的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,其余分别是威士忌、伏特加、白兰地、龙舌兰、金酒,传统的中国白酒一般是由高粱、玉米、小麦、大米、糯米等粮谷类作物,经发酵、蒸馏、贮存、勾调而成,因其酒度较高,古时也称烧酒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,对世界酿酒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中国发明的制曲技术和‘‘复式发酵法’’,被西方学者认为可以与指南针、活字印刷、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相提并论。
白酒在唐朝又称为烧酒。有诗云:“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深更入长安”,可见当时的四川已生产烧酒。宋朝以前“烧酒”是指用加热的方法,即对发酵酒进行灭活杀菌;元朝以后烧酒普遍指蒸馏酒,但其中既有葡萄烧酒,亦有谷物蒸馏酒;明朝以后,“烧酒”二字才专指谷物蒸馏酒。明清时期为了治理水患,朝廷下令广种高粱,高粱生命力顽强,耐种,缺点就是难吃,但用来酿造烈酒却是十分合适,于是酿造烧酒的原料逐渐由大米转变为高粱,开始普及。但高粱酒一直到民国之前都没成为主流。因为历经数千年传承的传统米酒(黄酒)已是霸主级别的存在,尤其在江浙等富庶的地区,花雕酒、女儿红、状元红等米酒都是主流。烧酒反而在相对贫困的地区更受老百姓爱戴。经过蒸馏后的高粱酒,酒精浓度得到提纯,更具刺激性,可以提神,暖身效果也更佳,易保存,有很高的性价比。
关于白酒的起源知识你好知道哪些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