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六月丰收庆:传统美食味酵粄,软韧弹牙传承百年!

“六月六磨味酵粄”——农历6月前后,在客家农村地区早稻成熟收割,人们喜用新收成的大米制作成味酵粄的方式庆祝丰收!这是梅州客家传统粄类美食,以上好的 粘米 磨成粉浆后加上适量食用碱蒸制而成,口感软韧弹牙,吃法多样,深受客家民众喜爱。

味酵粄最初称米膏粄。民间有一说法,早期的味酵粄做法更为简单,就是在稻米适宜收割前10日至15日,将禾穗割下直接用石磨磨出米浆后蒸制而成,这时米浆浓结成膏状,但又未硬结成形,即“米膏状”。这种传统米膏粄是在物质匮乏年代、青黄不接的季节里,人们为充饥而创造的一种吃法。

今天味酵粄制作工艺已经过改良,这种传统米膏粄已经消失。如今味酵粄已成为梅州普通家庭的日常食品,更是街头巷尾各小食店、酒楼常见的美食之一。

味酵粄制作时先将新收的大米洗干净,浸泡3~4小时,然后磨成米浆,加入适量的食用碱(比例大约是1斤米配1克食用碱)搅拌均匀,再用与大米等量的开水冲调米浆,开水从高处冲下,越高越好,一边冲开水,一边用勺子或筷子顺着同一方向反复充分搅拌,搅拌时配以适量土碱(枧砂)。最后将搅拌好的米浆分盛在各个小碗中,水开后上锅,以大火隔水蒸至周围膨胀、中间成窝形且表面没水时即熟。

蒸好后的味酵粄,即可佐以配料“红味”或“白味”(一般用红糖加少许酱油煎成汁的称“红味”,用蒜仁、辣椒、盐煎调成的称“白味”)醮着吃,也可炒食,还可炸着吃。抗日战争客家童谣有谓:“抗战到底,磨味酵粄;抗战胜利,鲩丸蘸白味。”

推荐关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