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乃酒之骨,想要懂酒先要懂曲

酒之魂,曲之韵,欲品酒之精髓,必先领略曲之魅力。曲,作为酒的灵魂所在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的熏陶。在酒的酿造之旅中,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其品质直接决定着酒的口感与品质。因此,要想真正懂得酒的魅力,必须深入了解曲的奥秘。

一、曲的起源及演进

曲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,早在数千年前,我们的先辈即已借助自然界的微生物来从事酿酒活动。伴随酿酒技术的持续进步,人们逐步揭开了曲的神秘面纱,并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和运用曲来酿酒。从最初的天然曲,至后来的人工曲,再到现代工业生产的曲,曲的类别和制作工艺不断变迁,为酿酒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二、曲于酿酒过程中的效用

曲在酿酒过程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。首先,曲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,使之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;其次,曲中的酶能够推动这些物质的发酵进程,生成酒精和其他风味物质;最后,曲还能够影响酒的口感和品质,令酒具备独特的风味和香气。

三、曲的类别与特性

曲的种类繁多,依据原料、制作工艺和用途的差异,可分为多种类型。其中,大曲、小曲和麸曲属于较为常见的几类。

1、大曲:用于蒸馏酒的酿制

此类酒曲主要源自大麦、小麦和豌豆的精心改良与加工。诸多知名蒸馏酒均选用大曲作为酿酒原料,因其所酿之酒在品质上更胜一筹。大曲,通常呈大型块状,形似砖块,目前市场上多数白酒均属大曲酒范畴。相较于小曲,大曲在酿酒过程中的使用量显著较大。以茅台为例,其独特的酿酒工艺中,曲粮比高达1:1,即曲的使用量等同于粮食的用量,这一比例在酿酒界堪称罕见。因此,大曲不仅作为糖化发酵剂,更是酿酒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大曲的制作周期漫长,素有“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”之说,这一过程涵盖了端午至重阳的整整四个月时间,凸显了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与耗时。大曲的作用远不止于将粮食转化为酒精,其最为显著的功能在于产香。由于大曲中蕴含的微生物数量庞大、种类繁多,加之长时间的制作与参与酿造,产生了丰富的香味物质,为大曲酒带来了灵动多变的风味。

在提升糖化能力与酒化能力的基础上,大曲更衍生出了产香的非凡功能。为确保产香微生物的充分生长,大曲的发酵时间已由过去的五天延长至三十天,以此确保香味的充分释放。

2、小曲: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

小曲,乃由米糠或米粉辅以适量中草药精心炼制而成,散发出清幽淡雅的香气。在酿酒过程中,小曲的使用展现出了较高的转化率,其特点在于曲量消耗低而酒产量高,因此深受酿酒者青睐,尤其适用于黄酒的酿造。小曲的原料主要涵盖米、高粱、大麦等,其之所以得名“小曲”,缘于其体积小巧,单个重量仅为数克至数十克,形态近似汤圆。此外,小曲的发酵性能卓越,风味别具一格,仅需原料的百分之一即可充分发挥作用,堪称酿酒过程中的“关键引子”,能有效促进粮食的全面发酵,真正体现了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的效应。

3、麸曲,以其低成本为主要优势,却在味道上稍逊一筹

在酿酒工艺中,人们开始以麸皮为原料,采用霉菌接种技术进行麸曲的培育。其高效的酿酒率,成功替代了传统的大曲小曲,成为当代酿酒业的主流选择。这一技术是在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的,它采用纯培养的曲霉菌及酒母作为糖化、发酵剂,实现了较短的发酵周期。由于麸曲法的生产成本较低,众多厂商纷纷采用,至今已成为中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,其白酒产量占据了市场总产量的70%。然而,受限于其味道方面的不足,麸曲法主要用于低端白酒的制作。

除上述常见的曲外,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曲,例如红曲和麦曲。麦曲是我国酿酒工业中消耗使用颇为普遍的曲种,其以小麦为原料,破碎后加水成型,经培养而成的一种多菌种复合糖化发酵剂。麦曲主要含有米曲霉、黄曲霉、根霉、毛霉和少量酵母、细菌等,麦曲在黄酒酿造中主要起糖化和产香增色作用,使黄酒具有特殊的曲香和醇厚的酒味。

总之,曲乃酒的灵魂所在,虽其种类繁多、特性各异。唯有深入了解曲的奥秘,方能真正觅得好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