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碗“冒热气”的莆田民间老味道,一口就能穿越到小时候

这碗“冒热气”的莆田民间老味道,一口就能穿越到小时候

编辑:闻道图:OO琪冰

你有多久没吃啦,这样的古早味?“明目碗糕强足笋,旧蛏买煮锅边糊。”清代诗人对福建碗糕的描写说明了碗糕的历史悠久。

在莆田很多地方,因碗糕的本地话有寓发财、家族发达之意,故很多莆田人对碗糕青睐有加。更是传统祭祀的必备供品,尤其是闹元宵、端午节或乔迁时。

碗糕制作用到的原料就是大米,为了保证后期成品在口感上软硬适中,大米一般选用早米。因此,碗糕的别名为早米糕。

那究竟怎么做呢?首先要将选好的大米先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,泡至大米变软后再用机器磨成米浆,在磨浆的过程中就加入白糖,放入适量老酵母混合均匀,再把米浆放在温暖处静置10小时左右,让米浆充分发酵。

这是蒸碗糕的模具。

小时候看见这样的场景,看着就开始流口水。

米浆处理好以后就倒入模具里,倒大约八分满就刚刚好,放入开水锅里蒸15分钟左右,打开蒸笼就会看到颜色雪白,散发着浓浓米香味的大米碗糕了。

做碗糕一要发酵得好,二要碗糕顶面裂开成笑容状。人们经常会说碗糕“笑”得很好看,象征家中会充满欢笑。

那股淳朴的米香味真是令人怀念,温润Q弹的碗糕,沐浴着初春的阳光,心里也泛起暖暖的春意...